高利贷本身不一定构成犯罪,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能涉及非法经营罪等相关罪名。

高利贷是指索取特别高额利息的贷款。在一般情况下,单纯的放高利贷行为并不直接构成犯罪。然而,如果放贷人的行为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构成要件,就可能涉嫌犯罪。

从非法经营罪的角度来看,如果违反国家规定,未经监管部门批准,或者超越经营范围,以营利为目的,经常性地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这里的“经常性地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是指 2 年内向不特定多人(包括单位和个人)以借款或其他名义出借资金 10 次以上。

此外,如果在放高利贷的过程中,存在暴力催收、限制人身自由、侮辱诽谤、故意伤害等行为,还可能构成其他相应的犯罪,如故意伤害罪、非法拘禁罪、侮辱罪等。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高利贷的认定和处理,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放贷的次数、金额、利率、手段以及造成的后果等。同时,不同地区的司法实践可能会有所差异。

在现实生活中,为了避免陷入高利贷的陷阱,人们应当增强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在进行借贷活动时,选择合法合规的金融机构,并仔细阅读和理解相关的借贷合同条款。对于过高的利息要求应当保持警惕,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

高利贷是什么犯罪(0)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