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是否会被起诉,取决于多种因素。一般来说,存在不起诉的可能性,但需要满足特定的条件。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例如,虽然有肇事逃逸行为,但造成的损害后果非常轻微,未达到刑法规定的犯罪标准。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不同的罪行,追诉时效期限不同,如果超过了规定的追诉时效,可能不会被起诉。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比如侮辱、诽谤等案件,属于告诉才处理的,如果受害人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一般不会被起诉。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肇事逃逸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往往会受到法律的追究。因为肇事逃逸不仅破坏了正常的交通秩序,也可能导致受害者无法及时得到救助,加重损害后果。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肇事逃逸的案件,检察机关会综合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包括逃逸造成的后果、犯罪嫌疑人的认罪态度、是否积极赔偿等因素,来决定是否起诉。

肇事逃逸的可不起诉吗(0)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