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刑事犯罪,法院在裁量时通常会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1、事故责任。在交通事故中,肇事者所承担的责任比例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如果被认定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通常更容易被追究刑事责任。
2、伤亡情况。造成人员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程度,比如死亡人数、重伤人数等。
3、行为人的主观过错。包括是否存在酒驾、毒驾、无证驾驶、超速驾驶、疲劳驾驶等严重违反交通法规的故意或重大过失行为。
4、事后表现。比如是否主动报警、积极救助伤者、如实供述罪行、积极赔偿被害人及其家属的损失等。如果有积极的事后表现,可能会对量刑产生有利影响。
5、犯罪前科。如果行为人有犯罪前科,可能会影响量刑。
6、社会影响。案件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和影响,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法院的裁量。
一般来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