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对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予以排除,不得作为定案依据的规则。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现代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和制度。它旨在保障诉讼程序的合法性、公正性,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免受非法侦查手段的侵害。

这一规则的核心在于确定哪些证据被视为“非法”从而应被排除。常见的非法证据包括通过刑讯逼供、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法获取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通过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获取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以及通过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物证、书证,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且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具有多重重要意义。首先,它是对公民权利的有力保障。防止侦查机关为获取证据而不择手段,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隐私权等基本权利。其次,有助于维护司法的公正和权威。如果非法获取的证据被采纳,可能导致错误的定罪量刑,损害司法的公信力。再次,促进侦查机关依法规范取证行为,提高侦查水平和质量。

在实践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程序。法院会对证据的合法性进行审查,控辩双方也会围绕证据的合法性展开辩论。一旦证据被认定为非法,就不能在诉讼中作为定案的根据。

例如,在某刑事案件中,被告人的供述是在长时间连续审讯、不让休息且伴有威胁的情况下获取的。在这种情况下,该供述应被认定为非法证据而予以排除。

总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刑事诉讼中保障人权、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制度安排,对于推动刑事诉讼的法治化进程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什么(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