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包括存在不法侵害、不法侵害正在进行、防卫目的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防卫手段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进行防卫。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其构成要件需要严格把握。
首先,存在不法侵害是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这里的不法侵害既包括犯罪行为,也包括一般违法行为。不法侵害必须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防卫人主观臆想或推测的。例如,有人误以为他人的正常行为是对自己的侵害而进行防卫,就不构成正当防卫。
其次,不法侵害正在进行。这意味着不法侵害已经开始且尚未结束。如果不法侵害还没有开始或者已经结束,此时进行的防卫就不构成正当防卫。比如,在侵害人已经停止侵害行为后,防卫人继续对其进行攻击,就不属于正当防卫。
防卫目的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也是关键要素之一。防卫人的主观意图必须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如果防卫的目的是出于报复、泄愤等不正当的动机,那么就不能认定为正当防卫。
再者,防卫手段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判断标准,需要综合考虑侵害行为的性质、手段、强度、危害后果以及防卫的时机、手段、强度、损害后果等因素。一般来说,防卫行为造成的损害应当小于或者等于不法侵害可能造成的损害。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面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也不属于防卫过当。
最后,正当防卫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进行防卫。不能对与不法侵害无关的第三人进行防卫。比如,甲攻击乙,乙不能去攻击甲的家人来进行防卫。
总之,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是一个相互关联、综合判断的体系,在具体案件中,需要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准确认定是否构成正当防卫,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