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使未成年人进行盗窃的,将根据具体的犯罪情节和相关法律规定,对指使者予以严厉处罚。
指使未成年人进行盗窃是一种极其恶劣的犯罪行为。在法律层面,这种行为会受到严肃的惩处。
首先,要明确的是,未成年人在法律上往往由于其心智尚未成熟、缺乏完全的辨别和控制能力,对于某些犯罪行为可能会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但这并不意味着指使未成年人犯罪的人可以逃脱法律的制裁。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指使者在盗窃行为中起到了主要作用,那么将被认定为主犯,承担较重的刑事责任。
在具体的量刑方面,会综合考虑盗窃的数额、盗窃的场所和对象、盗窃的手段、造成的后果等多种因素。盗窃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盗窃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盗窃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对于指使未成年人进行盗窃的行为,司法机关在量刑时会充分考虑其恶劣性质,给予较重的处罚。因为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利,更严重损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破坏了社会的公序良俗和法治秩序。
此外,即使盗窃行为未达到刑法规定的犯罪标准,也可能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同时,对于未成年人,相关部门会采取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帮助他们改正错误,重新回归正常的生活轨道。而对于指使者,则必须为自己的犯罪行为付出应有的法律代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二十九条、第二百六十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