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诈勒索与索贿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主体身份、主观目的、行为方式和法律后果等方面。

首先,主体身份不同。敲诈勒索的主体可以是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而索贿的主体通常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

其次,主观目的有所差异。敲诈勒索是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往往是通过威胁、要挟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这种目的较为单纯,就是为了获取财物。索贿则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主动向他人索取财物,其目的除了获取财物,还可能与滥用职权、谋取不正当利益等相关。

再者,行为方式不同。敲诈勒索的行为方式较为多样化,包括但不限于威胁被害人及其亲属的人身安全、毁坏被害人的名誉或者财产等,使被害人产生恐惧心理从而交付财物。索贿则主要表现为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向他人索取财物。

最后,法律后果不同。敲诈勒索构成犯罪的,根据犯罪情节的轻重,将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而索贿作为受贿罪的一种表现形式,国家工作人员索贿的,从重处罚。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普通公民甲威胁乙,声称如果乙不给他一定数额的钱财,就会把乙的某些隐私公布于众,乙因害怕而给了甲钱财,这属于敲诈勒索。但如果是一名公职人员丙,利用自己手中审批项目的权力,向申请项目的丁暗示要给他钱财才予以批准,丁为了项目获批给了丙钱财,这就是索贿。

总之,敲诈勒索和索贿虽然都涉及获取他人财物,但在主体、目的、方式和法律后果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在法律实践中,需要根据具体的事实和证据,准确区分两者,以确保法律的正确适用和公正裁判。

敲诈勒索与索贿有什么区别(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三百八十五条 【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