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司公款罪的量刑标准根据挪用公款的数额、用途、归还情况等因素而定,一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
对于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的,如用于赌博、走私等违法犯罪活动,只要挪用公款达到了一定数额,就构成犯罪,不受“数额较大”和挪用时间的限制。一般来说,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就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的,比如用于炒股、经营公司等,只要数额较大,就构成犯罪。这里的“数额较大”一般指的是五万元以上。
如果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既没有进行非法活动,也没有进行营利活动,而是用于一般的生活开支等,那么需要同时满足数额较大(一般为五万元以上)和超过三个月未还这两个条件,才构成挪用公款罪。
在量刑方面,如果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如果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一般指五百万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一般指五百万元以上)、超过三个月未还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这里的“不退还”是指因客观原因在一审宣判前不能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的案件中,量刑还会综合考虑被告人的认罪态度、是否有自首、立功等情节,以及造成的社会危害后果等因素,以确保量刑的公正和合理。
法律依据:
第三百八十四条规定,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