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杀人,在法律上称为过失致人死亡罪。认定过失致人死亡罪,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客观方面,必须发生了致人死亡的结果。这一结果是由于行为人的过失行为所导致的。
2、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结果之间必须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被害人的死亡是由行为人的过失行为直接引起的。
3、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具有过失。这种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例如,在驾驶车辆时,司机因未注意路况而撞向行人,导致行人死亡,如果司机没有故意撞人的意图,而是因为疏忽没有注意到行人,那么可能构成过失致人死亡。又比如,一名工人在进行高空作业时,明知防护措施不够完善,但过于自信地认为不会出事,结果导致物品掉落砸死路人,这也可能构成过失致人死亡。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过失致人死亡的认定,需要综合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证据的充分性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等因素,由法院依法作出裁决。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