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逃罪是指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逃脱司法机关羁押和监管的行为。其犯罪构成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依法被逮捕、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

2、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行为人脱逃的目的是逃避羁押与刑罚的处罚。如果没有逃避羁押或刑罚处罚的目的,则不构成犯罪。

3、犯罪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管理秩序。

4、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逃离羁押、改造场所的行为。

认定脱逃罪,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脱逃的方式没有限制,如秘密逃跑、暴力逃跑等。

其次,只要行为人摆脱了司法机关对其羁押、监管的状态,就可以认定为脱逃行为。

最后,脱逃行为只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比如多次脱逃、使用暴力手段脱逃等。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脱逃罪的认定,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和证据进行判断。

脱逃罪犯罪构成标准是什么(0)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百一十六条 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脱逃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劫夺押解途中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