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犯罪行为,处罚也较为严厉。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判断是否构成“因逃逸致人死亡”,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例如,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被害人在肇事后本不至于死亡,但由于肇事者的逃逸行为导致其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那么就可能被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
在量刑时,法院会综合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包括但不限于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恶性、犯罪情节的恶劣程度、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是否有自首情节、是否积极赔偿被害人家属等。如果犯罪嫌疑人能够主动投案自首、积极赔偿被害人家属并取得谅解,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从轻处罚。但即便如此,其面临的刑罚仍将是较为严厉的。
需要强调的是,交通肇事逃逸不仅是对他人生命的漠视,也是对法律的严重践踏。每个人都应当遵守交通规则,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应立即停车,积极救助伤者并报警,承担起应有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