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构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主观方面:行为人明知发生了交通事故,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现场。其主观上具有故意逃避法律责任的心态。
2. 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不履行救助伤者、保护现场、及时报警等法定义务,擅自逃离事故现场。
3. 主体:一般为驾驶机动车的人员。
4. 损害后果:造成了一定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如果未造成严重后果,只是一般的交通违法行为;但如果造成了严重后果,如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则可能构成犯罪。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事故现场的情况、证人证言、监控录像等证据。同时,法律对于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是较为严厉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交通安全和社会公共秩序,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判断,例如行为人离开现场是为了寻求救助或者有其他合理理由,可能不会被认定为逃逸。但这需要有充分的证据支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