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造谣惑众罪,是指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
其量刑标准如下:
1. 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情节较轻”和“情节严重”的认定,通常会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 造谣的内容和影响范围。如果谣言涉及的内容极其敏感,且传播范围广泛,对军心造成了重大负面影响,往往会被认定为情节严重。
2. 造成的后果。包括是否导致部队作战失利、士气低落、指挥混乱等严重后果。
3. 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如果行为人故意编造虚假信息,且明知会产生严重后果,主观恶性较大。
4. 犯罪的时间和地点。在关键作战时期或者重要军事区域进行造谣惑众的,情节可能更为严重。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战时造谣惑众罪的定罪量刑,应当严格依据法律规定和相关证据,确保司法公正和准确。
法律依据:
《刑法》第四百三十三条 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