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污染环境犯罪是指违反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故意或过失地实施了污染环境的行为,且情节严重,达到了刑法所规定的犯罪程度。

这类犯罪通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典型形式:

1、非法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比如一些企业未经许可,将含有大量重金属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

2、通过暗管、渗井、渗坑、裂隙、溶洞、灌注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这种方式往往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3、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例如一些工厂违规处理化工废料,导致周边土壤和水源受到严重污染。

认定违法污染环境犯罪,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污染行为的性质、污染的程度、造成的后果、行为人的主观过错等。

违法污染环境犯罪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还威胁着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此类犯罪也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什么是违法污染环境犯罪(0)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 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