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加犯罪的犯罪分子。

构成胁从犯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 行为人参与犯罪是因为受到了胁迫。这种胁迫必须是对行为人本人实施精神强制,使其在恐惧心理的支配下屈从于威胁而参加犯罪。

2. 胁迫的程度必须达到使行为人不能抗拒或者不敢抗拒。如果胁迫程度轻微,行为人尚有选择的余地,则不能认定为胁从犯。

3.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胁从犯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相对较小,其刑事责任也相对较轻。我国刑法规定,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判断一个人是否属于胁从犯,需要综合考虑具体的犯罪事实、胁迫的手段和程度、被胁迫人的心理状态等多方面的因素。在司法实践中,要严格区分胁从犯与紧急避险、自主犯罪等情况,以确保对犯罪分子的准确定罪量刑。

胁从犯的概念是什么(0)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十七条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第二十八条 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第二十九条 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