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后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将罪犯交付执行。如果剩余刑期在三个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为执行;剩余刑期在三个月以上的,一般交付监狱执行。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而非最终的刑罚结果。当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经过法院审判被判处有期徒刑后,执行方式会根据刑期的长短和具体情况而定。
如果罪犯被判处的有期徒刑剩余刑期在三个月以下的,通常由看守所代为执行刑罚。看守所会按照相关的监管规定,对罪犯进行管理和改造。在看守所执行期间,罪犯需要遵守看守所的各项规章制度,接受教育和劳动改造。
如果罪犯被判处的有期徒刑剩余刑期在三个月以上的,一般会交付监狱执行。在交付执行前,法院会下达执行通知书等法律文书,公安机关会负责将罪犯押送至相应的监狱。监狱会根据罪犯的犯罪情况、个人表现等因素,对罪犯进行分类管理和改造。在监狱执行期间,罪犯会接受劳动改造、思想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以帮助其改过自新,重新回归社会。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在看守所还是监狱执行刑罚,罪犯都有权利依法获得相应的法律保障和人道待遇。同时,罪犯在服刑期间如果表现良好,符合减刑、假释等条件的,可以依法获得相应的奖励和宽大处理。
总之,取保候审后被判处有期徒刑的执行是一个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和规定进行的过程,旨在实现法律的公正和对罪犯的有效改造。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四条